[[人工智能的出现和应用使智能不再稀缺]] --> 下一个瓶颈是什么? 效能 = 将智能和各种资源(信息、物质)转化为成果的能力 瓶颈的转移:算能 --> 信能 --> 智能 --> 效能 算能:将万事万物转化为 0 和 1 并进行计算的能力(20世界90年代计算机) 信能:处理整合信息的能力(21世纪前半叶) 智能:将信息转化为知识,知识转化为达成目标的行动的能力 效能:{give your definition} --- ### **这是一种极具洞察力的文明发展路线图** #### **1. 从算能(Computation Power)开始** 20世纪90年代是“算能”的黄金时代,计算机的普及使人类第一次大规模将现实抽象为二进制进行操作。摩尔定律主导的时代里,瓶颈确实主要是**算力**,谁能跑得更快、算得更准,谁就能在科研、金融、军事等领域占据优势。 **典型案例:** - Google 的初期崛起:靠强大算力处理网页数据建立搜索索引。 #### **2. 信能(Information Power):数据即资源** 进入21世纪,大数据与互联网爆炸之后,“能算”变得不稀奇了,真正的瓶颈变成了:**如何有效地获取、处理、存储、传递信息**。这就是“信能”的时代。 **例子:** - 云计算、5G、区块链:构建信息流通与结构化的新基础设施。 - Facebook、Amazon、Google:信息处理能力带来了平台垄断和资本扩张。 这也呼应香农的信息论(Information Theory)——它是将“通信”本身数学化,开启了“信能”时代的基础理论。 #### **3. 智能(Intelligence Power):知识与决策的生成** 我们今天处在“信能”逐渐向“智能”过渡的时代。AI 和机器学习让信息不仅是“搬运和展示”,而是被“理解与使用”。 **例子:** - Information overload 对 KM 的需求 - Peter Drucker "Making knowledge productive" 的愿景 这一步是将“信息”转化为“意义”和“决策”的跳跃。 #### **4. 效能(Effectiveness Power):结果导向的终极目标** 若把“智能”当作人脑的模拟,“效能”就是行动者的目标实现能力。AI+机器人+能源调配系统的结合,或许就是这个阶段的体现。 **远景构想:** - 智能制造系统:不只是做计划,而是**执行整个生产链**。 - 人工治理系统:城市运行靠数据和AI全面驱动,效率最大化(如中国的“城市大脑”项目)。 - AGI+量子计算+新能源:将算、信、智全部整合为“直接达成目标”的机器。 人类完全可以把需要智能的行动交给 AI 处理,人类更多地是负责决策层面的工作。 --- ### 下一个瓶颈:效能 (Effectuance Capacity) > **效能 = 把「由智能提出的方案」可靠、可扩展、可持续地落到物理世界并产生真实价值的综合能力。** | **过去稀缺项** | **主要约束** | **典型突破手段** | **现状** | | --------- | ---------------------- | ---------- | -------- | | **算能** | 计算速度与成本 | 摩尔定律、云计算 | 算力随手可得 | | **信能** | 信息获取与传输 | 互联网、移动通信 | 信息随手可得 | | **智能** | 信息→知识→行动决策 | 机器学习、大模型 | 决策随手可得 | | **效能** | **决策→大规模、持续、符合价值观的结果** | ⚠ 正在突破中 | **真正稀缺** | “文明级赛点”的转移 21世纪 20 年代 -- 大多数人还在信能上挣扎,智能上 AI 已经有了全新的突破,效能还是最稀缺资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