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# 旧的商业模式 -- 通过产品剥削注意力,时间&金钱(过程)
Adobe 卖给你 Photoshop,不卖给你修图的能力和审美
Google 卖给你链接和海量信息,不卖给你问题的的答案和思考
## 新的商业模式 -- 通过结果赋能价值和创造力(结果)
AI 卖给你的不是 Photoshop,而是修图的能力和审美
AI 给你的不是链接和海量信息,而是问题的答案和思考
---
## 商业的重心从过程转向结果
旧的商业模式,本质上是**售卖过程**。用户购买软件,是为了自己操作,完成一个过程;用户打开社交媒体,是为了打发时间,享受一个过程。在这些模式里,商业价值的实现在于尽可能地延长和控制这个过程,用户的注意力、时间、金钱,都是这个过程的燃料。
AI改变了这一点。AI的价值不在于过程,而在于**交付结果**。用户不再需要关心如何一步步P图,而是直接描述想要一张什么样的图。用户不再需要筛选信息,而是直接提问并获得答案。**价值交付的节点前移了**,从用户完成漫长过程的终点,提前到了用户产生意图的起点。这确实是一种范式转移,从“授人以渔具”转向了“直接给人鱼”。
## 剥削并未消失,只是更加隐蔽
然而,认为新模式是“赋能”,旧模式是“剥削”,这是一种过于乐观的简化。商业的本质是逐利,剥削的形式随技术而进化。旧模式剥削的是可见的**注意力资源**,而新模式瞄准的,是更底层的**认知资源**。
当用户习惯于直接获取结果,他们便会逐渐丧失对过程的理解和掌控能力。这种“赋能”的代价是**能力的让渡**。我们把思考、筛选、创造的局部过程外包给了AI,同时也将定义问题、评估结果的权力悄悄交了出去。新的商业模式不再需要用信息茧房来剥削你的时间,而是通过提供最优解来塑造你的决策,让你心甘情愿地交出认知自主权。它剥削的不再是你的时间,而是你的判断力。**依赖,是新商业模式最核心的护城河,也是最不易察觉的枷锁**。
## 真正的分野不是产品与结果,而是权力归属
将新旧模式对立为“产品”与“结果”的差别,依然停留在表象。真正的分野,在于**权力归属**。无论是旧的互联网平台,还是新的AI模型,权力的核心都未曾改变:**谁定义问题,谁提供答案,谁拥有最终的解释权?**
旧模式下,平台通过算法控制内容的呈现,掌握了议题的设置权。新模式下,AI通过模型控制答案的生成,掌握了事实的定义权。用户看似从繁琐的过程中被解放出来,获得了“结果”,但这个结果是在一个无形框架内被塑造的。我们获得了效率,却可能失去了视野的广度。我们获得了答案,却可能失去了提出更好问题的能力。商业范式的改变,并未带来权力的去中心化,反而可能加剧了权力的集中——从分散的平台,集中到更少数的、能够构建和维护大型基础模型的巨头手中。
## 两种模式将共存并相互放大
未来并非是新模式取代旧模式的线性叙事。真实的世界是,这两种模式将长期共存,并利用AI相互放大,制造出更深刻的社会分化。
==追求效率和创造力的人,会利用AI作为“赋能”工具,购买结果,让渡部分过程,以求在更高维度上进行竞争。他们是新模式的受益者。而更多的人,会陷入AI制造的、极致个性化的“剥削”模式中。AI将比任何算法都更懂人性,它能创造出无穷无尽、精准迎合每个人心理需求的内容,将旧的注意力经济推向极致。于是,**AI既是最高效的赋能工具,也是最极致的娱乐奶嘴**。商业范式的演进,最终可能不是普遍的“赋能”,而是基于个体选择和社会结构,导致的人群在认知和创造力上的急剧分层。==
---
## Analogy to Eloi vs Morlocks
### 1. The Eloi (埃洛伊) - AI时代的消费者/被剥削者
在《时间机器》中,Eloi 是生活在地表、美丽、天真、无忧无虑的种族。他们失去了智识、好奇心和力量,每天在阳光下嬉戏,享受着现成的果实,完全不理解世界是如何运作的。
这完美对应了笔记中提到的“陷入AI制造的、极致个性化的‘剥削’模式”**的群体:
* **生活方式**:他们是AI“结果”的终极消费者。生活被AI无微不至地安排和满足:AI推荐他们看的内容,AI为他们规划最高效的路线,AI直接给出问题的“标准答案”,AI生成他们喜欢的音乐和图像。
* **能力让渡**:他们心甘情愿地将思考、判断、选择甚至创造的权力**让渡**给了AI,以换取便利和愉悦。他们不再需要学习繁琐的“过程”,因为AI直接提供了“结果”。
* **认知状态**:他们的认知能力逐渐退化,变得像Eloi一样天真、脆弱,缺乏批判性思维。他们生活在一个由算法精心打造的、舒适的“信息茧房”或“娱乐奶嘴”中,对背后支撑这一切的复杂系统一无所知,也毫无兴趣。他们是新商业模式下被剥削**“认知资源”**的群体。
### 2. The Morlocks (莫洛克) - AI时代的驾驭者/赋能者
在书中,Morlock 是生活在地下、维持着世界运转的种族。他们丑陋、畏光,但他们懂得如何操作和维护机器,是地表Eloi赖以生存的实际掌控者。
这对应了笔记中**“利用AI作为‘赋能’工具”**的群体:
* **生活方式**:他们不是AI的被动消费者,而是AI的主动**驾驭者**。他们理解AI的原理,利用AI作为杠杆,放大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,去解决更复杂、更宏大的问题。
* **权力归属**:他们是那些**定义问题、提供答案、拥有最终解释权**的人。他们设计和训练AI模型,制定AI遵循的规则,决定AI为社会提供什么样的“结果”。他们是新商业模式的构建者和受益者。
* **认知状态**:他们的认知能力在与AI的协作和博弈中不断进化,变得更加敏锐和强大。他们就像生活在“地下”的Morlock,普通人看不见他们的工作,但他们是整个社会机器的实际维护者和控制者。
### 与《时间机器》的不同之处及更深层次的思考
虽然类比很贴切,但AI时代的社会分层可能比Wells的想象更加复杂和隐蔽:
1. **分层的“界面”是虚拟的**:Eloi和Morlock有物理上的隔离(地上/地下)。而在AI时代,这两个群体可能生活在同一个城市,甚至同一个办公室,但他们接入的是完全不同的信息维度和认知世界。这种隔离是无形的,因此也更难被察觉和跨越。
2. **“剥削”的温情脉脉**:Morlock会捕食Eloi,是一种赤裸裸的生存关系。而AI时代的“驾驭者”对“消费者”的剥削,则是在“为你提供更好的服务”和“赋能你的生活”的温情面纱下进行的。消费者在愉悦中交出自己的判断力,甚至会主动捍卫这个剥削自己的系统。
3. **中间阶层的消失**:这个模型最可怕的推论,就是**中间地带的塌陷**。过去,社会是金字塔或橄榄形的,大量中间阶层从事着程序化的脑力劳动。而AI恰恰最擅长取代这些工作。未来,一个人要么学会驾驭AI,向上跃迁为“驾驭者”;要么被AI取代,向下沉沦为纯粹的“消费者”。社会结构可能从橄榄形变成沙漏形,两极分化,中间脆弱。
**结论:**
未来社会是否会真的演变成《时间机器》的模样,最终不取决于技术本身,而取决于**教育、社会政策和个体选择**。我们是选择成为一个有意识、有批判精神的AI**使用者**,还是一个满足于现成答案的被动**消费者**?这个选择,将决定我们最终是成为驾驭机器的Morlock,还是被机器饲养的Eloi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