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今天这个世界里,AI确实已经能做很多事。计算、识别、预测、总结,甚至某些创作性的工作,AI做得越来越像人。有人就会想:那人还剩下什么?人类的技能还有什么价值? 从表面看,好像很多技能会被取代。打字、翻译、数据分析、写报告、甚至编程,AI做得又快又准。AI像一个万能工具,似乎人只要发出指令,其他的都能交给它做了。 但如果往深里看,AI所擅长的,其实是一类技能:规则明确、目标清晰、可量化的任务。它靠的是训练数据和算法的归纳能力。可人的技能,很多恰恰不在这条路线上。人的根本优势,是在模糊、复杂、多变、含混、充满冲突的情境里做出判断。 比方说: 理解人的情绪和动机。 在矛盾里寻找妥协和平衡。 在不确定中做出价值判断。 在全新局面里发现机会和意义。 在混乱中给出秩序和方向。 这些不是算法能轻易学习的。AI能模仿人的话语,模仿人的行为,可它不具备人的主体性、价值观、伦理判断、文化积淀。人的技能,其实就是”做人的能力”。 更深一层地看,AI越发达,人越需要这种洞察人性、塑造意义、承担责任的技能。AI可以是工具,可以是助手,但主导它用在哪里、做什么、为了什么的,仍然只能是人。 所以,表面上看,AI时代似乎在削弱人的技能;实质上,它在提高对真正人类技能的要求。那些只靠技术公式化、标准化的技能会消失;那些涉及价值、意义、创造、关系、抉择的技能,反而变得更加核心。 这是人的挑战,也是人的机会。